据新华社电 英国知名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近日发布的“2018年全球品牌500强”报告显示,中国上榜品牌连年攀升,10年来价值上涨近9倍,在全球品牌500强价值占比从3%提高至15%。
“中国品牌”全球排名“节节高”,凸显“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正在“显成效”。
Brand Finance的报告显示,2018年,共有22个中国品牌进入了全球100强品牌,较2017年增加了6个。
它们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国银行、国家电网、腾讯、华为、中国农业银行、平安、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电信、中国石化、微信、茅台、百度、京东、招商银行、恒大集团、浦发银行和五粮液。
据了解,这一排名主要根据品牌实力、创新能力以及未来销售预期等多方面综合计算得出。
“中国品牌不仅要能‘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走上去’,即在文化、价值、企业理念等层面形成全球共振。不仅要求企业自主品牌创新、科技进步,更要求质量、售后服务等综合价值的提升。”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丁继华表示。
2月7日,纽约时装周第一个“中国日”在天猫赞助下举行。李宁、太平鸟等中国服装品牌靓丽登场。年仅26岁的设计师陈鹏带来中国狗年图案的羽绒服、手袋等,其同名品牌已经穿在了蕾哈娜和嘎嘎小姐等名人身上。
专家表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也要看到,相较“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还不是“品牌大国”,还需向着“中国创造”和“制造强国”不断努力。
“要做好持久准备。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创新能力总体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即便是现在很多中国品牌已超过西方传统品牌,但海外消费者仍需要一定时间接受和认可。”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委员徐佳宾说。
中国企业需要更多走向世界,全球舞台上也需更多中国品牌的身影。
接下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再上台阶,使企业产品真正实现从数量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增强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中国创造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企业也需要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海外受众对品牌的认识,加深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知,从而提高对品牌的信任。
正如外媒评价,中国继续在科技创新领域屡创佳绩,要想彻底改变既有印象,中国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一天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