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礼轩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向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是全党上下形成的最大共识,是多年实践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
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王君正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领导,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大对本地区本部门推进经济工作的研究指导力度。”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开启“十五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这关键节点,坚定不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推动山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的根本保证。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李富忠书记指出,“抓好党中央和区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压实责任、抓好落实”。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埋头苦干、善作善成,为推动山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凝聚广泛合力。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锚定发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南针。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必须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许多经济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摆在面前,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政策导向,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与要求,不断提高经济工作专业化水平,培养科学钻研精神,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增强同媒体打交道能力,努力成为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真正让思想引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行动,确保经济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强化党中央各项政策落实,激发市场活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体现在精准有效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上。山南经济发展的方向要紧密围绕党中央和区党委的政策方针,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在产业扶持方面,应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对传统产业给予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鼓励传统企业创新工艺、拓展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对于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数字经济等,要制定专项政策,不断吸引新兴企业入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营商环境优化上,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通过建立政务服务“一站式”平台,实现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事项的快速办理。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制度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让各类市场主体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茁壮成长,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加强各级组织保障,凝聚发展合力。党的强大组织力是经济工作顺利推进的坚实后盾。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形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重点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不断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党委(党组)书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把经济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部署,定期听取汇报,加强工作调度,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效能。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重大经济项目、产业发展中成立党员先锋队、攻坚小组。要加强各县(区、市)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财政、税务、投资促进等部门围绕经济发展目标,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工作,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增强发展后劲。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硬核支撑。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优秀人才投身山南经济建设。例如,围绕空港新区、经开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以及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通过“小组团”的方式引进一批有实战经验、实践积累、成功案例的专业人才。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育和管理,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构建多维政策扶持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长效服务保障机制,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成就更大事业。同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只有坚定不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以思想引领为先导、政策推动为支撑、组织保障为依托、人才支撑为动力,才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就,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不断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山南建设的辉煌篇章。
(执笔人:余威 旦增白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