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要求,统筹推进县(区、市)就业技能培训,精准发力,实现培训方向调整优化、开班节奏平稳有序、培训质量显著提升,为全市就业工作注入强劲动力,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奋进理念,全力推进山南技能培训工作走深走实。
培训方向精准调整,就业导向更加凸显。按照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6项具体要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分析12个县(区、市)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源状况及市场需求,指导各县(区、市)人社局对农牧民职业培训业务工作及时跟进优化调整,不断推进职业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今年全市计划开展培训162期,预计惠及7500余人次(其中订单定向培训23期,涉及1290人)。乃东区紧跟家政行业发展势头,立足南北山绿化工程实际,积极谋划高原作物栽培和家政培训,统筹谋划年度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农作物栽培及转移就业引导培训班2期、受益75人。曲松县立足县域发展定位,紧跟互联网发展浪潮,邀请行业知名主播开展网络创业系统培训,涵盖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与营销等核心领域,25名参训学员已顺利结业,积极储备电商人才。通过调整培训方向,精准谋划培训重点,县域优势得到充分挖掘,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度契合。
开班节奏统筹科学,稳扎稳打保障质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强化统筹谋划,主动担当作为,科学统筹就业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稳扎稳打。严格开班审核,截至2月20日,全市共完成培训评审112期(不含订单定向培训),完成率达80.58%;开班42期,培训受益2903人,完成全区目标的40%,技能培训工作蹄疾步稳、稳中有进;把握农闲有利时机,充分考虑农牧区劳动时机,督促各县(区、市)利用农闲时段开展就业培训,确保既不耽误农牧民生产生活,又提升专业技能。琼结县深入摸底群众培训意愿,在农闲时期采取“送培入村”“夜间课堂”“机构培训”等灵活方式,精心谋划涵盖兽医兽药、农作物栽培、特色食品加工(青稞制品)等技能培训班10期,在农忙前能够整体完成技能培训工作,受益281人,获得参训群众的一致好评。加查县依托民族手工艺发展优势,摸底统计群众意愿,精心谋划14期培训项目,利用农闲时段,成功开班12期,课程内容涵盖民族手工艺(钩针编织)、缝纫技术等培训工种,受益383人,深受群众欢迎。桑日县抢抓节前培训“黄金期”,全盘摸底县域39个村(社区)群众意愿,采取“群众按需点单、培训机构接单、用工单位订单”方式,广泛动员、送教上门,搭建多元化的培训载体,开设涵盖家政服务、果树园艺、病虫草预防治、民族手工艺品加工(钩针编织)等培训课程。
培训质量显著提升,机制创新激发活力。为提高培训质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培训工作周调度机制,对各县(区、市)培训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解决工作困难,挖掘典型做法等,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县(区、市)进行督促指导。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对12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进行“地毯式”安全排查,对培训场地、设施设备现场检查,严格落实“四个务必”要求,即培训开班务必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培训过程务必全程跟踪管理、培训会场务必配备消防设备、培训餐食务必留样记录,全力保障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规范培训工作流程,明确培训机构申报、审核、确定及培训过程的监督、考核和验收等环节具体要求,不定期检查县(区、市)培训开班管理、培训效果、学员反馈等情况,及时调度对考核合格、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的学员就业跟踪和推荐帮助情况,持续提升培训整体质量。隆子县安排专人统筹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严格把关培训内容,定期督导培训班级日常管理、教学安全、食宿保障等情况,现场检验培训实效。截至目前,已开班6期,结业5期,受益192人。贡嘎县将狠抓培训质量贯穿群众意愿动员、培训工种确定、承训机构选择、培训跟班管理全过程全链条,对培训场地、师资力量、培训内容、基础设施等严格要求,建立每班次不少于3次随机抽查制度,并明确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融入培训日常,切实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截至目前,开展毛线编织、IYB创业、藏菜厨师、中式烹调(中级)等技能培训7期,受益292人,预期培训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