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 山南网首页 |
2025年1月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启西藏民族工作新篇章
 

刘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更是民族工作重点省份,做好西藏民族工作不仅关系西藏的社会稳定发展,更关乎巩固国家边疆领土安全和社会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西藏工作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更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强大思想保障。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从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制度五个维度形成合力,奋力开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全国是这样,西藏也是如此。党的领导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实现了全面小康,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西藏发展迅速,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实现西藏各族群众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发展各民族。一是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民族工作不是专属于党的事情,需要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共同发挥作用、解决难题。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确保党始终发挥思想引领与凝聚力量的核心作用。二是提高干部治藏稳藏兴藏的能力。做好西藏民族工作不仅要让干部队伍具备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水平与能力,还要能够随时应对重大斗争、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强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实践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西藏98%的面积是广大农牧区,也是西藏工作任务最艰巨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民族地区的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因此,要加强基层政权的建设,把“凝聚人心”作为西藏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始终把人心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创新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大政方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牢不可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中华各民族能够始终凝聚在一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家园。因此,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推广,增强文化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也是各民族语言文字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结晶。

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西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效非常明显。但是西藏大部分农牧民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这不仅不利于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西藏必须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各族人民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规定,一是加强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学前儿童学会国家通用语言,确保初中毕业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中毕业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三是实施好村(社区)主干国家通用语言培训2年攻坚行动和3年巩固提升工程,确保2025年全部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四是深入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普通话”能力培训。五是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进宗教活动场所,有计划组织宗教教职人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另外,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鼓励汉族干部多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以语言想通促进心灵想通。

三、高质量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和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个意识层面的问题,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具体体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大多处于高寒阴湿和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等影响,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有援藏省市的帮助,导致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自身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一是要加强西藏的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持续加大对西藏的支持力度,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二是补齐西藏发展的短板,激发西藏经济的发展活力,只凭借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是不够的,还要培养能干事干实事的实用型人才,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从高校毕业生、基层选取优秀人才,进行一系列培训,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路人”和“带头人”。

四、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因此,我们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统筹优化各类宣传教育资源,在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上下功夫,形成宣传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和“大宣教”格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西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和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如宣传教育形式单一,覆盖面不足,内容不够丰富‌。基于以上面临的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有效提升西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的效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一是‌创新宣传教育形式‌:通过短视频、社区平台等多种媒体渠道,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人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制度保障‌: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宣传教育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宣传教育工作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三是‌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确保宣传教育在各级学校、社区和基层单位全面覆盖,特别是要加强偏远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各族群众都能接受到相关教育‌。四是‌丰富宣传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和展示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增强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西藏自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民族关系实现了空前大团结,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下逐步得到了解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新时期,若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畅行,更要对其进行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机构改革,将民族工作纳入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治理体制;建立决策咨询、社会听证、民主监督等制度;打造服务精准、管理高效的民族工作数字化平台,运用大数据为民族事务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在民族团结进步支撑体系建设、民生改善项目工程等领域给予扶持,通过更加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缩小区域间、民族间发展差距,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者系山南市委党校教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8 邮发代号:67—21
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28933 邮政编码:856000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山南网(www.xzsnw.com): 备案号:藏ICP备 14000057号-1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觉周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启西藏民族工作新篇章
公 告
桑珠次仁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第54次常务会议
李富忠主持召开市委议军会议暨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述职会议并讲话
“我们倍感荣幸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