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扎西 记者拥青卓嘎)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始终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2024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行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致力于打造学校食品安全的山南典范,精准对接“标准流程”,创新实施“特色举措”,以“严、细、实”三字方针为指引,全面构建校园食品安全防护体系。
严字当头,筑牢安全防线。严格制度规范,完善长效机制,市食药安办联合教育、卫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山南市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合作机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多部门联动、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同时,出台《山南市中小学与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示范校园创建标准》,确保食材采购至加工制作的每一环节都得到有效监管;严守责任担当,强化组织保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全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校园创建工作,明确校长(园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成立食堂安全管理小组,实行校长(园长)陪餐制度,定期召开食堂安全会议,收集反馈意见,并迅速整改发现的问题。同时,实施“双食品安全员”制度,确保责任到人,实现双重保障。
细处着手,提升管理水平。细化监管措施,完善制度体系,推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指导手册》,为各级各类学校食堂提供一套科学、规范且实用的食品安全管理指南,通过举办多样化、创新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小小美食播报员”活动、食品安全科普展览等,有效提升师生及家长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确保他们持证上岗,规范操作流程,增强工作责任感。家校携手,共同守护食品安全,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实字为基,确保工作成效。全面推广《山南市中小学与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示范校园创建标准》,创建40所食品安全示范校园,并将这些校园作为样板向全市推广,带动整体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建立“包保干部督导、监管部门随机巡查”的监管机制,通过交叉执法、联合执法等方式,实现监管工作的无缝隙、全覆盖,确保“两个责任”的落实到位。实现智慧监管,提升检测能力,提升了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的覆盖率,推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利用科技手段有效预防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家校携手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还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发展,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