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印遇龙与援藏干部探讨养猪之道。
“这里的藏香猪脂肪少,看起来不油腻,吃起来新鲜又有嚼劲,越吃越有味!”近日,“养猪院士”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山南市隆子县玉麦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品尝藏香猪后大加赞赏。
近年来,藏香猪养殖成了隆子县农牧民的“金路子”,也是湖南省援藏工作招商引资的“标杆项目”、产业援藏的“点睛之作”。
但养猪是一门大学问,如何通过科技让农牧民朋友“养好猪、好养猪”,让藏香猪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印遇龙此次入藏的目的。
高科技手段保种育种
培育纯种藏香猪
“猪粮安天下”。印遇龙用了四十余年时间探索小猪们的营养密码,执着于如何养好一头猪。虽已年过花甲,他依旧精神矍铄,在参观玉麦湘公司时,跟大家聊起养猪就眉飞色舞。
他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要养好猪,还要育好种。
藏香猪体型矮小,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猪种,也是国内唯一放养型猪种,因肉质细腻、有股特殊香味,得名“藏香猪”。其肉质所含营养十分丰富,也被称为“人参猪”。
“过去,这里习惯于原生态散养方式饲养藏香猪,可能存在杂交猪,造成遗传的不稳定性。我们准备首先对隆子县的藏香猪进行基因测序,经过筛选后培育出纯种的藏香猪。”印遇龙说。
“要帮助农民致富、产业振兴,还得靠过硬的技术支撑。”他计划带领团队采用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在确保藏香猪血统纯正的基础上,让优质生猪生长更快,并保持原有的风味和品质。
加强科企合作
推动生猪科学养殖
位于隆子县隆子镇忙措村的万头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基地距离县城五公里。29栋单层猪舍建得威武齐整,藏香猪们不仅有专人护理,还有专门的运动场。基地里,值班室、消毒室、锅炉房、水泵房、隔离猪舍、粪便处理棚、保育猪舍、育肥猪舍及相关附属设施一应俱全。
“除了这个基地,玉麦乡还建有藏香猪生态养殖和保种基地,预计全县年可出栏藏香猪10000头。现在标准化养殖、种猪、饲料加工、屠宰、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也已经初见雏形。”玉麦湘负责人周白介绍道。
在查看了小猪们的生长环境后,印遇龙对养殖基地的保温设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他表示,要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科技,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健康生长条件。
据悉,印遇龙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已与玉麦湘公司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承担实施湖南科技援藏项目“藏猪智能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开展藏香猪规模化养殖栏舍建筑设计及温控措施,以及藏香猪保种、育种、营养技术的研究示范。
为猪品牌赋能增效
让藏香猪“走”向四方
藏香猪虽“小”却“香”。“它在内地能卖100多块钱一斤。”周白说。
据介绍,藏香猪肌肉结实紧凑、生长较为缓慢,通常需要一年半才能出栏,出栏体重一般在80斤到100斤左右,相对家猪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小”猪。
印遇龙告诉记者,除了关注保种育种外,对于本地生猪品种的改良工作也尤为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由“量”向“质”转变,培育含中国地方猪血统的猪新品种,生产优质猪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他认为,藏香猪需要通过挖掘关键的遗传信息,从而实现品质的提升。
他希望将来能通过基因科技等新兴技术,组合培育出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更快的藏香猪新品种。
科技支撑、产业兴藏,让藏香猪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家庭养殖到规模化养殖模式的转变;发展特色产业链、实现增收致富,也让隆子县的农牧民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文:欧阳伶亚 图:苏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