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 山南网首页 |
2023年7月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秉承“和平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⑥
 

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塑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一封回信的背后,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2010年,阿里法·沁的母亲因患严重心脏病遭遇难产,一度生命垂危。当时正在孟加拉国吉大港访问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接到求助,派出军医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医院进行剖腹产手术,最终阿里法·沁顺利出生,母女平安。多年来,“和平方舟”带着使命一次次鸣笛起航,每靠一港就播撒下和平和友谊的种子,成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人类共同福祉的生动见证。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我们要秉承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和平性,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郑和七下西洋,播撒友谊、和平的种子;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推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塑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植根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观”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是对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吸引全球超过3/4的国家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事实充分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站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对和平和睦和谐理念的传承和追求,让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强调“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面向未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一定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中国绝不会搞国强必霸,也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这种文化基因,也没有这种野心。”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时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引人深思。新时代新征程,传承中华文化的“和平基因”,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中华文明必将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华民族定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8 邮发代号:67—21
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28933 邮政编码:856000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山南网(www.xzsnw.com): 备案号:藏ICP备 14000057号-1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觉周刊
给化妆品空瓶拧紧联合防伪“责任瓶盖”
秉承“和平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独资公司逾期还贷投资者需补充清偿
许成仓在扎囊、贡嘎开展主题教育调研
山南: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遗失声明
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举行“七一”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