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社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2022年7项关键指标位居全区前列的基础上,提出“1234567”人社工作思路和规划布局,立足“四个坚持”,实施“就业促进行动、社会保障行动、人才支撑行动、完善分配关系行动、和谐劳动关系行动和温暖人社行动”六大行动,推动各项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
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各类招聘会10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15人,免费职业指导1326人,职业介绍1560人,职业介绍成功2621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17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9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定印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五进一送”宣传方案,谋划推进各项工作,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共有3817人。储备就业岗位3917个,106名高校毕业生在援藏三省事业单位实现就业,4名高校毕业生在湖北黄石实现组团式市场化就业,325名高校毕业生有区外就业意愿,兑现落实758名高校毕业生补贴资金2398.25万元。强力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制定印发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意见,通过项目用工、产业带动、载体建设、以工代训、区外输出等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09万人,创收3.4亿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7431人,其中以工代训、订单定向2699人。
坚持兜牢织密民生网,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抓好社保扩面征缴。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企业、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新业态行业的走访宣传和指导服务,各项保险参保13.93万人次。及时兑现社会保险待遇。鼓励各类参保人员提高缴费档次,社保基金收入4.24亿元,待遇支出3.42亿元。落实降费率和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缓政策,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13.07万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启动开展2023年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审计)工作,谋划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电子化,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并激活33.68万张,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继续通过社保卡便捷发放。
坚持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实施各类人才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934人,同比增加297人。完成2022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及表彰奖励工作,1422人被评为优秀工作人员;推荐20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接受特殊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草拟人才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协调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落地落实。补录派遣“三支一扶”工作人员86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人,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完成专技人员职称政治等考试,涉及2659人,营造了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考试环境。加强人事制度管理。继续落实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政策和倾斜政策,首次完成教育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审111人,其中援藏5人,正高5人,“定向评价、定向使用”61人。全面完成教育系统1472名教职工岗位等级认定工作。研究制定《山南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规范科学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坚持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切实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将山南城市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培育对象,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巩固和提升企业用工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监督检查156次,检查各类用工单位990家次,涉及劳动者5940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850份,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77起,结案177起,为521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819.83万元,落实实名制在建项目363个,工资专户336户,代发工资4.25亿元,保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500万元,施工现场悬挂维权公告牌336个,“两金一牌”制度100%覆盖在建工程项目,下达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文书13份,将内蒙古亿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推送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并向社会公布。认真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调解仲裁办案制度,大力推进“要素式”办案和“互联网+调解”的工作模式,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0件,涉及金额54.02万元,限时仲裁结案率100%,调解成功率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