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 山南网首页 |
2023年5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卓嘎央宗家的新喜事
 

常川

5月18日,时隔5年,记者再次走进玉麦。日拉山道路两旁的积雪依然高过头顶,风雪连着阴雨还是玉麦乡的“标配”天气,卓嘎也一如当年那般,面带微笑、乐观怡然。

不同的是,平整的柏油路已经铺到村口,绵延向南;座座新房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卓嘎抱着刚出生3个月的外孙,眼里更多了一份幸福与慈祥。

“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关爱,这几年玉麦乡变化特别大。”对卓嘎而言,出行的便捷和大伙生活的富足是感受最大的变化。

记者到达玉麦这天,央宗正好外出参加活动。对此,卓嘎专门说到:“现在从乡里到县城,一天可以往返,很方便!”

这几年,随着边境小康村建设,卓嘎、央宗姐妹和全乡群众一起,陆续搬进了新居。虽然家里的柜子和墙上满是各种荣誉、证书、奖状,但卓嘎、央宗姐妹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变化,依旧延续着父亲桑杰曲巴放牧守边的习惯,多数时间在牧场放牧、挤奶、做酥油和奶渣。

今年,卓嘎已经62岁,她说自己上了年纪,腿脚已不像年轻时灵活。虽然不再经常巡山,但看到年轻的玉麦乡干部群众继续行走在巡山路上,自己很有安全感。

玉麦河对岸,就是卓嘎央宗家的冬季牧场。简易而温暖的板房里,新做的奶渣挂满房梁,咬一口软糯香甜。卓嘎的外孙安静地躺在襁褓里,让人仿佛看到祖辈们一直未曾改变的生活方式,又让人看到日新月异的未来景象。

自桑杰曲巴带着一家人到这里放牧为生、守卫国土,这是第四代玉麦人,也是出生在新时代的新一代玉麦人。

(下转第三版D) (上接第一版D)其实在2018年,作为玉麦乡第一位大学生、第三代玉麦人——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长辈手里接过放牧守边的接力棒,成为玉麦乡的一名基层干部。

2019年,卓嘎的大女儿巴桑卓嘎大学毕业后也回到玉麦,成为纽林塘村一名乡村振兴专干。

一代代玉麦人扎根于此,祖国的大好河山得以守望;一代代玉麦人生活于此,祖国边境一线的繁荣得以见证。

历史上,玉麦人口最多时有20多户300多口人。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主改革,高原处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日拉山阻隔,原先住在玉麦的大多数人不堪忍受这里的闭塞和生活的艰苦,陆续迁出,去更好的地方生活。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玉麦这个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的偏僻山乡,仅剩下卓嘎、央宗姐妹在父亲桑杰曲巴的带领下留守玉麦。

如今,在西藏和平解放72年后的今天,在卓嘎、央宗姐妹爱国守边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群众搬到这里,曾经的“三人乡”已有两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7户245人,卫生院、银行、小学等建了起来,基本公共服务也一应俱全,去年全乡人均收入超过了4万元。

正如玉麦山谷湿冷的天气孕育了卓嘎、央宗乐观勇毅的性格,祖国边境线上的干部群众最知道什么是“家”、什么是“国”。

清晨的玉麦,薄云如哈达般飘荡在山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十来个孩子晨跑在玉麦宽阔的街道上,“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几个大字横亘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孩子们“一二一”整齐的口号,伴随着玉麦河的流水声,长久回荡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山谷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8 邮发代号:67—21
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28933 邮政编码:856000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山南网(www.xzsnw.com): 备案号:藏ICP备 14000057号-1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国际国内
让关爱与温暖常驻干部群众心间
许成仓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卓嘎央宗家的新喜事
徐志涛在我市调研 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牢记嘱托担当作为 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感恩奋进抓好落实 着力推进 “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
湖北省援藏工作队人才大讲堂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