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草场上的牛群。
扎西松多村作为措美县古堆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达4500米,是一个典型的以牧业为主的农牧结合村。在扎西松多村附近的山上,总能看到牧民甩着鞭子,在凛冽的寒风中驱赶着一群群的牛羊不断寻找着牧草。
这样的场景,对扎西松多村牧民群众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如今,他们可不仅仅只是在放牧,更是在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扎西松多村结合本村实际,依托草场资源和养殖技术优势,通过“党建+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先后建成了“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百头牦牛繁育基地”等村级集体支柱产业,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2018年,扎西松多村投入110.34万元资金,成立“千只绵羊繁殖基地”,成为了村里增收致富的第一扇“门”。
基地成立以后,村里共为基地设置了六处放牧点,并雇佣8名村民固定放牧。随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次前往浪卡子县苏格村、普玛江塘等地,实地调研、购入种羊,以提升、改善绵羊品质。
这样的举措无疑是正确的,经过不断的探索、进步,古堆绵羊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名气,仅2021年一年,便售出羊羔730只,成羊335只,纯利润达53.79万元,为全村村民分红36.71万元。
2020年,扎西松多村又成立了“百头牦牛繁育基地”,进一步为全村村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有了绵羊繁殖基地的成功经验后,牦牛繁育基地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1年,售出牦牛21头,创收14.21万元,纯利润达到了6.21万元;2022年,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村里依然售出了牦牛14头,实现了12.5万元的创收。
扎西松多村群众扎西平措至今已有38年的放牧经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牧民,当记者来到放牧点时,他正在和其他牧民一同把羊群赶回羊圈里,并清点羊群数量。
他告诉记者:“以前放牧只有自家的几十只羊,远没有现在那么多,而且除了放牧,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活也比较困难。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帮村里放牧不仅可以拿到固定工资,草场租赁金也全免了,年底还能分红,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同样是扎西松多村村民的曲吉卓嘎,她对如今生活的大变化也有着万千感慨。
以前曲吉卓嘎一家,只靠丈夫一人外出务工的收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较为艰难。直到加入了村集体经济,一家人的家庭收入各方面才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里的各种电器也慢慢配齐,日子越过越红火。
“自从加入村集体经济,一家人的收入渠道也变多了,生活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她指着装满酥油和牛肉的冰箱高兴地说:“现在想吃啥就有啥,而且一年下来就有6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很幸福!”
如今的扎西松多村,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对生活无限的信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产业振兴所带来的红利。
(下转第三版C) (上接第一版C)
虽然,目前古堆绵羊、牦牛还有着尚未形成产业链,品牌效应不够明显,市场竞争力有所欠缺等等问题,但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同心协力,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贡献力量。
扎西松多村第一书记尼玛次仁信心满怀地说:“目前,我们基地共有绵羊3400只、牦牛180多头,到年底全村都能参与分红。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群众能干会干的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出古堆绵羊品牌,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