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以强化培训机构服务管理为中心,以转移就业工作为重点,强监管、抓实效,全市民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帮助一大批农牧民群众等各类人群掌握技能实现致富,培养出了一批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22年底,全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共15所,开设的专业工种包括汽车驾驶、挖掘机操作、装载机操作、计算机操作、厨师、汽车维修、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45个工种。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已成为我市技能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
加强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紧紧围绕《西藏自治区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规范和细化培训工作流程。
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审批、招生、培训、安全,到监督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坚持培训流程全程跟踪、全程视频录像、微信视频远程监控,不定期走访各职业培训机构,实现动态管理,切实奠定了民办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基础。
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帮助各培训机构制定和完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并要求严格执行,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在各培训机构设立和公示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参训学员的投诉举报,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培训质量不打折扣。
加强信息联动,挖掘市场潜力。充分发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市场信息广、培训针对性强等特点,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围绕我市全局工作、以就业为重点、以增收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农牧业、旅游业、服务业、民族手工业、加工产业以及工程项目建设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讲求培训实效,促进培训就业。灵活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创新技能培训机制,建立“以点带面、突出示范、讲求实效”的工作模式和“现场示范+技术指导”的培训模式,大力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极大提高了参训学员就业率。
狠抓 “阳光分配”,实行技能培训项目评审制。为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分配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组建以人社、农牧、旅发等10家单位共同组成的山南市职业技能培训评审委员会,以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就业率为中心,按批次、按项目严格审核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资质,重点考核培训师资、教材、软硬件设备、培训后就业路径等内容,通过现场路演、现场提问、现场评审、现场打分、现场公布和网上公示等环节,科学确定项目承训机构,全力确保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增强培训实效。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加强管理和监督,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确保培训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指导,引导民办培训机构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进行招生宣传,扩大招生规模。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聘用高素质管理人员,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民办职业技能学习的监管,要求以高标准、严要求办学,不得随意变更教学计划、缩短学制、减少课程、消减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