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巡边骑行队在中国字样前合影。 本报记者 李亚杰 摄
在隆子县加玉乡、准巴乡等广阔的边境线上,飞驰着三支巡边骑行队,他们往返于艰难险途,战风雪、斗严寒、趟河流、翻高山,以苦为乐,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爱国守边的动人赞歌。
他们之中,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益西拉姆,面对爱人“巡边路有多难走你知道吗?一不小心命都会丢了,一个女人家去凑什么热闹”的强烈反对,她毅然决然踏上巡边路;
有老骥伏枥,志在“守边”的杆吉村原村主任格桑罗布,多次摔倒,最严重的时候住院了好几天,面对这些困难,他轻描淡写地说“受伤是常事,算不了什么”;
有退伍不褪色的老兵白玛,利用部队所学,主动承担队员日常训练任务,倾力传授队员巡边技能,组织退伍老兵前往边境一线巡边。
“男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清晨,翠绿的林木在微风中摇曳,明媚的阳光穿过空隙留下婆娑树影。在加玉乡杆吉村的小路上,11辆摩托车整齐停靠在路边,骑行队队员正认真检查车况。
队伍里,今年32岁的益西拉姆尤为显眼。她是加玉乡、准巴乡3支巡边骑行队7名女队员之一。
可别小看这名女队员,益西拉姆和其他男队员一样,该爬的山、该趟的河、该过的悬崖,她一个也没落下。
回忆起刚加入巡边骑行队的益西拉姆,队长旦增罗布笑着说道:“那时候她不会骑摩托车,每次巡边前我们需要安排技术最好的队员载着她。”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倔强的益西拉姆不想成为大家的累赘,没多久便与老公索朗旦巴商量购买一辆摩托车,用于日常巡边。
在日喀则打工的索朗旦巴,曾极力反对她加入巡边骑行队。“你把家里的5亩地管好就行了,一个女人家瞎凑什么热闹。”索朗旦巴为了这件事和益西拉姆吵过很多次。
可益西拉姆觉得,我能把家里的庄稼种好的同时,也能为巡边出一份力,这是件很光荣的事。其他方面的困难,我也能一一克服。
看到妻子的坚持,索朗旦巴也不再反对。
购买摩托车后,益西拉姆总是利用空闲时间勤加练习,一次两次……经过无数次的摔倒,她终于学会了驾驶摩托车。
“现在只要不是路特别差,骑车巡边我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益西拉姆笑着说道,“老公也非常理解我,每次巡边前还会打电话叮嘱我注意安全。”
虽说通往莫嘎拉山口的路,益西拉姆走过无数次,但每逢路面泥泞、结冰,她还是有些担心,也曾多次摔倒。
“每次巡边我们都会安排益西拉姆在车队最中间,遇到不好走的路,大家也会帮她骑一段。”旦增罗布说。
巾帼不让须眉。“巡边是我自己的选择,男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巡边这条路,益西拉姆走得越来越坚定。
“受伤是常事,算不了什么”
格桑罗布曾担任加玉乡杆吉村村委会主任,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队员。
家里两个孩子都在泽当工作,他们对格桑罗布巡边这件事起初是不同意的。
“山高路远,年纪又大,万一出事了怎么办?”孩子们希望格桑罗布待在家里安享晚年。
孩子们的劝说,并没有动摇格桑罗布加入巡边骑行队的想法。趁大家都在家的时候,他就和孩子们谈话,争取家人支持。
“我现在身体还可以,你们不用担心。”
“我是一名党员,党带我致富,我也有义务为国守边。”
……
最终,两个孩子都松了口,同意他去巡边。
巡边路上路况复杂,特别是遇到下雨天,路上碎石很多。有一次,格桑罗布骑摩托车经过时,车速很快,他擦着一块坚硬的大石头骑了过去。
起初,他没有注意到被大石头划伤了腿。骑了不到一分钟,他的腿有些麻,血渗透了裤子。
停下车,格桑罗布准备查看伤势的时候,后面的队员也围了上来。他被搀扶到了路边,一名队员挽起他的裤脚,才发现,膝盖上有一道长长的伤口涌着血。
“经过简单处理,格桑罗布跟随队伍继续巡边。”队员索朗次仁说。
“基本上大家都摔过,这是常事。”格桑罗布轻描淡写地说道。
巡边路上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志在守边”的格桑罗布没有退缩。“虽然守不了全国的边境,也要守好自己村里的边境。”作为队伍里的顶梁柱,他经验丰富,有他在,大家都很安心。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守好山口,守好疫情关口,守护好身后的家人。”朴实的话语里是浓浓的家国情。
“从部队到故乡,继续守好国土”
相隔不远的准巴乡卡雄拉山口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夏秋季节时常有境外人员非法越境,必须及时劝返。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卡雄拉执勤点共组织劝返3次8名境外人员,巡边骑行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卡雄拉执勤点联防队员强巴次仁说。
准巴乡巡边骑行队共有30人,其中退伍老兵白玛是巡边骑行队的总队长。今年30来岁的白玛个子不高,言语不多,但身体里有一股军人的精气神。
2011年到2016年,白玛在边防部队服役。退伍后,他和妻子回到准巴乡,经营起一家茶馆。
本着退伍不褪色,继续为家乡边防事业发挥自己才干的初心,白玛加入了巡边骑行队。
作为队长,他带领巡边队员进行军事化训练,教大家如何防身,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组织退伍老兵义务巡边。
“他很优秀,平时积极组织队员们参加学习会和疫情防控演练。”准巴乡党委书记扎西说。
白玛还是民兵连的班长,平日里带领民兵们进行训练。
巡边期间,白玛多次遇到境外人员,甚至有一次外方的直升机直接飞过头顶,这些情况,他都及时向乡政府和驻地部队进行了汇报。
巡边路上,白玛和队员们会随身携带喷漆,在石头上、树上写上“中国”,宣示国家主权。
“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的平安就没有万家的安宁。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好祖国的土地。”白玛坚定地说。
在石头上写上“中国”,把五星红旗插在山上!在隆子的边境一线,像益西拉姆、格桑罗布和白玛这样普普通通的巡边队员还有很多,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国土,用忠诚爱国的情怀和矢志不渝的坚守,树立了祖国边境上的“移动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