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杰
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2021年以来,山南市按照党中央、自治区部署要求,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高起点精心谋划、高标准纵深推进、高效率为民办事,既认真落实“规定动作”,又精心策划“自选动作”,努力讲好中国共产党在雅砻大地上的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创出了“山南韵味”。
“头雁效应”重引领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个个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的标识景观、横幅标语、宣传展板、宣传橱窗散布在山南市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奏响了“我心向党”的主旋律,有力传播着党史学习正能量。
一次次专题会议、一场场学习研讨、一幕幕现场教学、一个个“红脸出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项项严格督促指导……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南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安排、细致谋划、快速推进,摆出“任务书”、绘就“路线图”、公开“时间表”,高标准、严要求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市高起点开展。
精心部署,缜密布局。山南市委强化组织领导,第一时间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下转第三版F)(上接第一版F)多次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研究出台《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逐级传导压力;组建9个巡回指导组,采取巡回指导、随机抽查、调研访谈、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等方式开展督导。针对不同群体分层分类指导,既帮助把牢方向,又鼓励创新开展,推动了各项任务落实落细。期间,共督导发现问题25个、督促整改问题25个,整改率达100%。
山南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专题会议、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等22次,市委班子率先垂范,围绕学习主题人均研讨发言6次以上,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始终以身作则,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批示指示35次,开展专题调研6次,研究解决问题9项,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头雁先飞,引领方向。山南市坚持从市委常委会做起,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切实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并用好底蕴深厚的红色资源,从瞻仰革命遗址、汲取革命精神,到参观党史图片展、重温入党誓词、开展警示教育。
山南市委常委班子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带头检视剖析问题,12县(区)、101家市(中、区)直单位全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各级党组织平均开展专题研讨6次以上、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5742个,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1085场次,邀请中央党校教授、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中纪委援藏干部、自治区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区党委党校教授分别为市县两级党员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80场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更加自觉拥护“两个确立”,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如今,山南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蔚然成风,掀起了一次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
“山南韵味”显厚重
在山南市党史故事宣讲活动中,许多同志尤其是老同志慷慨激昂地讲述着革命传统故事,从不同历史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带领大家重温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这是山南市用好红色资源、创新形式载体,学史悟史的一个生动缩影。
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从耄耋长者到莘莘学子,不仅有创新接地气的党日活动、精心编制的红色旅游路线,更有庄严肃穆的党史教育基地,雅砻大地处处涌动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一年来,山南市结合实际,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载体,用革命红色文化照亮前行之路、激发奋进之力,焕发出特有的“山南韵味”。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民性宣传教育活动,开设《70年·党徽耀山南》《雅砻先锋》等专题专栏,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线上线下理论测试、举办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法摄影美术作品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永远跟党走”“文化润边”“甜茶馆里话党恩”“回顾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读书日·读党史”等实践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隆重表彰“三优一先”先进典型,深入开展“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同志爱国守边故事;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颁发活动,为573名老党员颁发纪念章。用好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列麦精神纪念馆、桑杰曲巴故居纪念馆、对印自卫反击战纪念馆、市博物馆等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回望百年、红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发挥革命遗迹、遗址、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重要作用,精心编制红色之旅等红色经典旅游线路。截至目前,红色资源共累计开展现场教学4582场次,参与党员18.3万余人次,现场“打卡”党史学习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聚焦百年党史,山南市还统筹规划、创作推出了歌曲《党的光辉照边疆》、舞蹈《幸福小康》、曲艺《好机会》等红色题材文艺精品20余部,精心拍摄制作电视栏目《阅·享党史》7集,联合新华社拍摄制作了7集宣传片《山南红色记忆》。
除此之外,山南市组建了市、县、乡三级宣讲团(宣讲组)620个,深入田间地头、铁路沿线、虫草采挖点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心讲述着百年“党史故事”,共宣传宣讲6030余场次,受众达50.1万余人次;各类学习宣传平台充斥着“党史百年 红色山南”、先进模范事迹等相关报道,让革命历程、热血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五下乡”“3·5学雷锋”“保护母亲河”、爱国卫生运动、“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夜校班”、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等1.3万余场次的系列主题活动,让一幕幕历史“活”起来,受益群众达74.5万余人次。
山南市在寓教于乐中弘扬着光荣传统、赓续了红色血脉,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前行不辍。
“人民情怀”暖光阴
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了,城区更加亮堂了,政务服务更加便捷了……山南市始终保持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过硬作风,让老百姓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这一年来,全市194件民生实事,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整合投入3.5亿元,已办理176件占90.2%。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850余次,各级各部门为群众办实事14752件、全市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11319件,惠及群众52.12万余人次,制定办实事制度189个、长效机制36个。在无言的数字背后,是山南市委、市政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鲜明写照。同时,在聚焦乡村振兴、补足民生短板、优化为民服务等方面,山南市办好办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项目——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加大水、光、风等清洁能源资源利用,全市建成装机容量203万千瓦;体现在推动农牧民群众增收上,2021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35元、接近全国水平;体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组织基层干部、统战爱国人士、青少年学生到援藏省市深入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847次;体现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雅江中游山南段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体现在固边兴边富民上,隆子机场、抵边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同时解决了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问题、清欠了乃东区群众征地拆迁费、对全市6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实施了泽当城区照明提升工程、清理规范51家转供电主体严格执行电价政策等。
截至目前,党员“三包”覆盖全市35.4万名群众,开展“五带”活动覆盖40余万人次,涌现出了“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党员流动“小喇叭”广播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3784支、志愿者人数达5.1万余名。
从基层治理到服务提升,从“一老一小”模式探索到政务服务实现质变,全市各级各部门既能立足眼前,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能放眼未来,夯实民生发展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农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各项举措的温度。
百年党史砺初心,意气风发新征程。时下,雅砻大地持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热潮。下一步,山南市将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切实把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体现在抓牢“四件大事”、推进“四个创建”、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奋力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区前列,勇毅前行、不懈奋斗、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