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 山南网首页 |
2020年9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极限运动的安全底线
 

何娟

近年来,瀑降、翼装飞行、攀岩、跑酷等极限运动项目吸引了不少爱好者。然而,极限运动一再暴露出安全风险,引发关注。

极限运动的快速发展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心理因素。一方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从千尺瀑布到高空跳台,从幽暗深海到辽阔天空,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在户外的广阔天地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们参与极限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快节奏、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高了人们的感觉阈值,也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未知、挑战“不可能”。

极限运动的观赏性、娱乐性较强,具有产业化、商业化的基础。从1999年第一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成功举办,到攀岩成为天津全运会19个群众项目之一,再到各类极限公园、极限运动场地陆续建成开放……极限运动逐渐向多元化、赛事化、商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涵盖装备售卖、教学培训、场地运营、赛事运作、商业演出等项目的新兴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随着极限运动升温,一些衍生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其背后的安全风险更不容忽视。极限运动是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运动项目,从场馆的建设、保护措施的设计到参与者的操作,哪个环节处置不当,乃至天气等自然条件的细微变化,都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在极限运动所出现的意外事件中,有的参与者遭受了身心损害甚至失去宝贵生命。究其原因,既是因为部分参与者安全意识不足、规则意识淡薄,也是因为一些经营项目存在设计不合理、保护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

参与极限运动需要慎之又慎,不能逞匹夫之勇;应当量力而行,避免意气之争。为了展现勇气铤而走险,为了张扬个性无视规则,或是心存侥幸贸然行事,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还可能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生态环境,绝非极限运动的正确打开方式。除了勇气和决心,极限运动更需要专业与技巧。即便是优秀的极限运动者,也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规则、防范风险,为挑战做好充分准备。超越自我、挑战极限,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实现,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不危害生命安全为基本前提。了解运动风险并做好科学防范,选择正规渠道参与,无疑是从事极限运动的前提。

避免探险变冒险,还须多方携手,合力织就安全网。今天,一些极限运动场景向城市转变,相关模式也由个人行为向商业行为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场馆建设方、运营方、监管机构等都应各负其责,从场馆建设、项目设计运营、资质审核、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着手,严守安全防线。推动行业朝着规范发展的方向前行,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为极限运动划定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进一步明确风险责任、救援责任等的认定,有利于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法律依据,也有助于强化尊重规则、敬畏生命的价值取向。惟其如此,才能推动极限运动在健康轨道上良性发展、走得更远。

不是每一次冒险都能最终化险为夷,极限运动的风险不应以生命为代价来警示。管控安全风险、科学挑战极限,才能体验运动乐趣,感受真正的精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8 邮发代号:67—21
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28933 邮政编码:856000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山南网(www.xzsnw.com): 备案号:藏ICP备 14000057号-1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国际国内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从“朗生”到“长寿仙女”
坚守极限运动的安全底线
遗失声明
住进新房子,过上新生活
许成仓在山南博物馆调研
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