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 山南网首页 |
2020年6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西瓜解了“脱贫之渴”
 

新华社南京6月6日电(记者朱筱、陆华东、郑生竹) 6月初的苏北大地,阳光耀眼,气温节节攀升,江苏省淮安市苏嘴镇沙吉村的瓜农们忙着采摘、搬运、包装,汗流浃背,心里却甜得很。

沙吉村的西瓜属于“袖珍派”,圆滚滚的,成年人一只手可轻松托起。“别看个头小,地头价每斤卖5元,比普通西瓜的市场价还贵。”62岁的村民于志远两年前才知道“西瓜还能长这样”,更没想到小小的西瓜能改变他和其他贫困户的命运。

沙吉村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但以前的普通大西瓜经济效益并不高,村民们风吹日晒,辛苦一年换不来好收成。2016年,全村仍有800多人是低收入人口,被列为江苏省定经济薄弱村。

变化也发生在2016年。为走出困境,沙吉村党总支书记于洪军邀请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很快找到了症结:大棚设施简陋、种植方法不科学、西瓜品种有待改良。

拿到“药方”,村里迅速行动。争取产业富民资金,先后投资250万元建起400亩钢架大棚,配套建设道路和泵站,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始尝试种植小西瓜。

对于新品种,村民们起初大多持观望态度。村干部们站了出来,承诺如果有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损失则由他们承担。

种植小西瓜技术要求高,水和肥料一旦控制不好,口感、形状都会受到影响。“过去农民主要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发现,靠科技才能致富!”于洪军带着一群人虚心求教,严格按专家们的要求操作,第一年“试水”的30多亩小西瓜推向市场后供不应求。

2018年沙吉村小西瓜种植规模达到400多亩,村集体收入65万元,2019年突破100万元。今年5月,该村种植的“苏嘴小西瓜”在江苏省一项评比中获得小果型组“瓜王”称号,名声渐响,销量也增加了。

于洪军介绍,大棚小西瓜的平均亩产收益7000元左右,是传统大西瓜收益的好几倍。“扶贫项目必须因地制宜,用市场眼光选择,坚决走现代农业道路。”

听闻沙吉村小西瓜的口感不错,淮安市民曹开志特意驱车1个多小时过来,一口气买了6盒。记者看到,到村口买瓜的人络绎不绝,瓜农们晒得脸通红,但眉眼间都是喜悦。

“西瓜甜,日子更甜!”于志远2019年加入合作社种植西瓜,3亩多地年收益2万多元,与其他建档立卡户一起脱了贫。

伴随村集体收入提高,村里旧貌换新颜,水泥路通到田间地头,主干道架起路灯,许多家门口停着小轿车,供村民议事休闲的新村部也建好了。

“一‘切’刚刚好”,小西瓜的包装盒上写着这行字。对于曾经一穷二白的沙吉村村民而言,一切也刚刚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8 邮发代号:67—21
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28933 邮政编码:856000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山南网(www.xzsnw.com): 备案号:藏ICP备 14000057号-1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国际国内
不寻常的耕耘,不一般的收获
全球疫苗峰会开幕呼吁携手共抗疾病
白俄罗斯总统改组政府并任命新总理
草原花海
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澳大利亚最大航空公司开始逐步恢复国内航班
小西瓜解了“脱贫之渴”
日本4月家庭消费创历史最大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