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秋季,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个记者节。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过去的一年,我市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这条主线,聚焦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重点工作宣传报道,形成了强大正面宣传舆论声势,唱响了山南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截至10月28日,中央级媒体刊播转发有关我市新闻稿件2642条余篇,自治区级媒体播发有关我市新闻稿件2314篇条,全市新闻在央媒、省媒刊播条数在全区七地市均位列第二名。
主题宣传 各级媒体齐发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围绕这条主线,我市自去年5月开始,提前谋划、主动策划、精心打磨,打造了《克松人家》纪录片,相继在西藏卫视、尼泊尔电视台、央视一套“中华民族”栏目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抓住总书记给玉麦回信两周年契机,策划拍摄“来自玉麦的礼物”融媒体作品,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并在全网推送、学习强国首页推荐,新华社客户端首播当天点击量突破百万。同时引导各县区各部门大力开展礼赞新中国微视频拍摄,全市共拍摄相关视频80余个,点击率达10万+的近10个。
此外,我市各级媒体推出亲历者讲述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来的翻天覆地巨变,推出《“共产党给了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党的恩情道不完‘金珠玛米’大救星”》《新旧西藏“两重天”》等系列稿件;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设专刊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爱国氛围。
不仅打好主动仗,我市还聚焦联动,加强与央媒的沟通联系,着力打造新闻舆论大格局。
一年来,人民日报先后刊发《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里话今昔》《好生态就是金元宝》《一甲子跨越上千年》等文章对我市经济社会、群众生活变化等情况进行报道;
中央电视台先后在乃东区克松村、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星辉国旗厂进行现场直播;中央新闻联播刊播《西藏玉麦:雪山上的婚礼》《国旗老人——顿久老人的故事》《刚则村的氆氇生意经》;
新华每日电讯1版刊发《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昔日农奴家庭的60年变迁》;新华社西藏分社对“雅江植树造林精神”进行报道……
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一次次以醒目姿态聚焦山南,声音强势、形象凸显,用一批有影响、有深度的重点报道为山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服务大局 团结鼓劲聚民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使命。
一年来,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打非治乱专项斗争、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我市认真实施主题宣传,大力引导社会舆论。
邀请张国华将军之女张小康、谭冠三将军之子谭戎生等9名十八军后代到我市开展专题讲座,重走父辈路,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一次思想的教育、精神的洗礼。中新社、人民网、中国西藏网等媒体纷纷报道,共刊发原创稿件55条,拉萨、日喀则等兄弟地市纷纷点赞;
截至10月28日,中央媒体刊发我市主题教育稿件33条、自治区刊发65条、市级媒体刊发400多条,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首页对我市主题教育“五个一批”做法进行了报道。
围绕脱贫攻坚,我市挖掘报道脱贫攻坚典型94个,大力报道洛扎布琼、桑日阿旺央金、琼结白玛德吉、乃东扎西多吉等先进事迹;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山南市多措并举推动残疾人脱贫”“山南市非遗传统技艺助力群众增收”等典型报道;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报道浪卡子县次湖龙村、松拉村和措美县恰杂村、卓德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出《卓德村:高寒村的“颜值”担当》《恰杂村:齐为村庄扮“靓装”》等一批稿件;
面对“四讲四爱”“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我市各媒体也纷纷开设专题专栏,热情报道各级各部门发展经济、解决民生、维护稳定的生动实践,为全市各项工作营势造势,鼓劲加油。
典型引领 激发社会正能量
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在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来,我市把选树典型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先进典型引领风尚、教育干部、凝聚人心、弘扬正气。
坚持把新闻写在基层,写在大地上。各媒体深入基层、来到一线,推出了一批“革除陋习带头人”“脱贫致富带头人”“诚实守信模范人”,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达瓦顿珠、脱贫攻坚典型巴珠,退僧还俗、勤劳致富的达瓦桑杰和艰苦创业的残疾人单增多吉、曲松县邱多江乡宗须村代课教师索朗多吉等人的先进事迹,其中,巴珠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推出了《次仁欧珠:心中有乡亲 肩上有担当》《央金卓嘎:自学成才的牧区女书记》等一批典型报道;报道了市特殊学校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特殊奥运会中,摘取5金2铜、6金2银2铜的奖牌的拼搏奇迹……
为城市立德,为时代立心,成为全市宣传思想战线的共同追求。
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目标催人奋进。今后,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鼓干劲、振奋精神,为建设“平安山南、幸福山南、美丽山南、文化山南”贡献新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