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泽当镇外57公里的“三河”峡谷一片葱郁。曲松因色布河、江扎河、贡布河贯穿全县境内而得名。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曲松县不仅是孕育21个村庄的古老土地,更是我市“四讲四爱”活动生根发芽的沃土。
“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曲松县积极在创新方式方法上出实招,在丰富活动载体上下实功,把活动转化成了“永远爱核心、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实践。
走进曲松县曲松镇小学的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值班小主播正以藏汉双语播报着“四讲四爱”知识,此刻,全校16个班级的学生正在教室通过电子班牌收看直播。
六年级的其米央珍说:“现在,我通过广播给同学们讲解‘四讲四爱’知识,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我对‘四讲四爱’有了更深的了解。”
2018年,市教体局投资630余万元在曲松镇小学建设数字化宣讲平台,学校结合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和学生对网络科技的浓厚兴趣,通过校园电视台、班班通视频系统、多媒体电子班牌、LED户外大屏等载体,以数字信息化宣讲方法将“四讲四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政新闻、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
“2019年4月,学校数字化宣讲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每天都在校园广播进行录制、直播、转播,使‘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根于每一名青少年心中,形成了‘爱国感党恩’的共鸣。”曲松镇小学信息办负责人洛桑达瓦满意地说。
五年级二班的索朗康姆边在电子班牌前挑选节目边开心地说:“我们现在学习环境好、学习工具齐全,真是太幸福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更美家乡贡献力量。”
另一边,雅江畔山坡上朱麦沙村的村民们正传唱着“村规民约你我订,遵守逐句要记牢,共同拟定要执行,联合遵守全做到……”的“顺口溜”,这是村民代表大会新修订的村规民约颂。
短短的192字‘村规民约颂’涉及‘四讲四爱’,移风易俗、道德精神、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对村民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了调处和规范,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朱麦沙村186户565人,过去村里缺少产业,村民收入全靠传统农业,群众没有劳动技能一直是朱麦莎村的短板。
随着“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朱麦莎村成立了“小喇叭”广播站并通过微课堂,将“四讲四爱”内容以广播、微信的形式传递给农牧民群众,掀起宣讲惠民政策、鼓励群众增收致富的新热潮。
如今,朱麦莎村家家户户开始拓宽增收渠道,村民成了奔向致富路的追梦者。
村民索朗措姆多年前开了家农家店,过去一年纯收入就20000元,今年她到银行申请到了30万元农牧民贷款,购买了26头牦牛,准备发展牧业。
她说:“政府出台的系列好政策,给了大家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我们更有底气脱贫致富,现在一家人都很有信心通过双手创造更加美满的生活,报答党的恩情。”
更可喜的是,一场场“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启迪了一批批致富能人艰苦奋斗,带领更多群众勤劳致富。
朱麦莎村木匠洛桑曲扎,有着一手好手艺,过去因为不了解政策筹集不到资金,他只能四处奔走跑运输赚钱,2017年,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帮助下,洛桑曲扎成立了扎木念手工合作社,并带动4名村民共同从事藏式家具、藏式乐器等民族手工产品制作。
如今,洛桑曲扎的合作社年纯收入已达70000元,他计划继续开拓销路,进一步扩大合作社规模。
洛桑曲扎现在还是一名知方针、晓政策、能宣讲的骨干宣讲员,他积极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感染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明白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道理。
他说:“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参加了培训并开办了合作社,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在带动群众的同时,我要认真做好宣讲工作,让大家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正真凝聚起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力量。”
朱麦沙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徐亮说:“通过线上线下宣讲、村务公示、典型引领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道德榜样,宣传典型事迹,引导群众主动了解和挖掘身边典型,争当模范,争当先进,在全村营造了自觉履约、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并涌现出一大批特色亮点和典型人物,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各级宣讲骨干的力量,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真正知党恩、感党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凝聚起了强大正能量。”曲松县四讲四爱活动办工作人员陶苗苗介绍说。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目前,“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还在热火朝天的持续,一场场宣讲活动让群众受到了“精神洗礼”,也让大家干事创业的斗志更加昂扬。相信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更加幸福美丽的曲松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