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宽敞明亮的院子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一座座高大的仓库矗立眼前,一排排青翠的树木生机盎然,穿戴整齐规范的工作人员手持检测工具,顶着烈日在各仓库间来回穿梭。
市国家粮食储备库于1956年7月成立,前身为山南地区粮食局直属库,1995年8月被国家粮食储备局命名为“西藏山南国家粮食储备库”,承储中央储备粮、自治区储备粮、市应急储备粮。
多年来,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积极为国家多储粮、储好粮,确保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了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高标准守好“天下粮仓”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自成立以来,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始终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实行质量检验、检斤人员实行储粮安全终身负责制,全力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清洁卫生天天搞、仓房设施定期查、检查记录按时填……就是我们的工作日常。”仓储管理员拉珍说,“粮食安全关系民生保障,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19年来,拉珍日复一日地“爬粮仓、查粮情、保粮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我的工作很枯燥,但做不好粮食就会坏掉,特别春秋粮情最不稳定的时候,检查粮情更是重要。”拉珍说,“现在抓一把粮食我就能知道品质、水分等情况。”
入库高标准,存储严要求,出仓更要层层把关。
“每年9月到次年3月我们会开展粮食轮换工作,推陈储新。在粮食流入市场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流出的每一袋粮食都是好粮,保障好广大群众的粮食安全。”市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多吉介绍。
拓展业务 服务群众
2006年,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市场全面放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在抓好两级储备粮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号召,深化改革,拓展“粮油贸易”业务,实现了粮食流通产业的转型发展。
“我们给每个员工安排销售任务,年底按绩效考核,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还积极推进产销合作,保证粮油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产品售价,增强市场竞争力。”多吉说。
2014年9月底,我市按照统一采购配送、店名标识、经营方式、服务规范、质量承诺的“五统一”管理方式,成立了全市首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放心粮油示范店,对市直机关、企业、学校食堂和部分县区开展配送服务。
放心粮油示范店内,前来采购的群众络绎不绝。市民次仁拉姆满意地说:“这里的大米价格要比市场价低,最重要的是大米质量好,家人吃着放心。”
“目前,放心粮油店经营成品粮油有48个品种,年平均销售粮油4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实现毛利润30万元左右。”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副主任次仁群培介绍。
2016年和2017年,我市成品粮油贸易量为200至300吨,2018年实现新高,达到3000余吨,全市三包学生放心粮油覆盖率达到80%。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新时代仓储工作新要求,抓紧推进设施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做好放心粮油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优质、实惠的粮油。”多吉信心十足地说。
抓好粮食人队伍建设
如果说粮食储备库创造的有形资产是一笔财富的话,那么这支粮食人队伍就是一笔更为宝贵的财富。
多年来,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标准仓、规范库”创建交流、“党员示范仓”、“党员示范岗”双创交流等活动,组织老职工对新职工进行培训指导,并选派人员到区内外学习,以提升经验和能力水平。
廖志强,是个典型的粮食人。1991年毅然选择到粮食储备库从事仓库统计工作,20余年来他每天重复储备统计、报表记录、轮换监管等工作。
“我的父母都是老粮食人,从小他们就常跟我说粮是由米和良构成,有良心才能做好粮食工作,在家庭和其他老粮食人的影响下,我懂得了深挖洞广积粮的重要,也知道了粮食是立国之基。”廖志强说。
一代又一代粮食人已将“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与品质融进了血脉。在“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集体”“先进代储单位”“轮换工作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背后,是粮食人默默地守护着大国粮仓,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2018年,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共收购中央储备粮3000吨,自治区级储备粮2250吨。
此外,市国家粮食储备库也十分重视班子队伍的作风建设,始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勤俭原则,并形成了全体粮食人精诚团结、协作一致优良传统。
新时代新要求,粮食人所承当的责任越来越重,但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粮食人从未想过放弃。廖志强说:“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唯有倾心,不负初心,铭记父母的教导,为山南市粮食储备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正是一代代粮食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日复一日为万千群众的餐桌安全奉献心血,共同筑起了幸福美丽山南建设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