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败,影响着全面小康的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要强化作风建设,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强化作风建设,锤炼党员干部过硬作风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前提。今年,我区将确保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一场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赢不能输、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脱贫攻坚硬仗。打硬仗必须要有“硬作风”,要如期兑现庄严承诺,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零容忍”,按照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的要求,处理好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以强有力的作风攻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保障,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世间事,作于细,重于实,成于严。脱贫攻坚是民心工程,也是良心工作,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与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幸福指数紧密相关,任何作风上的飘浮,都可能延缓贫困群众脱贫进程,影响脱贫质量。因此,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强化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严惩严治贪污腐败、庸懒涣散、敷衍塞责等行为。一方面,要严明政治纪律,强化监督机制,督促和夯实党员干部责任落实,检查责任履行成效,及时发现和纠正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要针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对症下药立新规,标本兼治促作为,猛药去疴治顽疾,严肃追究问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群众获得感的行为,真正把纪律的威严立起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十足赤金”。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关心关爱基层扶贫一线干部,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精简会议文件和填表报数,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保护和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竞相到脱贫一线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打攻坚战,实打才有胜算;啃“硬骨头”,实干方能破局。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需要党员干部的“硬作风”。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从严要求、处处实字当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锤炼实干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的重要指示,发扬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和扶贫工作重点村的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规范有序、公开透明脱贫摘帽,坚决杜绝“数字脱贫”“突击脱贫”。要将党中央、区党委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不劳民伤财,迈开脚步去最困难的地方解决问题,沉下身子到意见最多的地方化解矛盾,放低姿态到工作最难开展的地方现身说法,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要保持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严守各项扶贫工作纪律,不带半点私心,自己为自己划定纪律“红线”,远离扶贫腐败,练就忠诚干净、清正廉洁的品质操守,确保脱贫攻坚征程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两年时间,越到紧要关头,越需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只要我们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坚决有力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