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纪录片《克松人家》到央视新闻联播的《幸福藏家吉祥路》,从人民日报头版到各大主流网站头条……连日来,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频频聚焦我市,紧扣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这一主题,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重点专题,对6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深度挖掘报道,一篇篇精彩报道一次又一次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央媒体相继推出有关山南市宣传报道近40篇(条),并进行全网推送,点击率达上千万次。
人民日报、人民网刊发《连续十六年两位数增长 西藏: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勒布沟里的门巴族人——好生态就是金元宝》《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里看春耕》《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里话今昔》《酸奶香里话幸福》等稿件、图片。
新华社播发《“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里的新生》《一粒青稞的新生——从西藏主要粮食作物看农牧区60年的发展变化》《穿在身上的记忆和文化——藏装60年的变迁》《“做梦都想不到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一个西藏传统家庭的60年变迁》《“再来西藏修铁路”——拉林铁路施工现场见闻》《西藏60年:行进中的变与不变》《“从内心感恩党”——“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见闻》《山沟里的弟弟》《索朗家的致富路》《“我们拥有了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访西藏山南昔日农奴》《西藏非凡60年》《携手援藏共奔全面小康》《一位错那藏族老人的幸福生活》等稿件、图片。
央视新闻联播《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时代》栏目,推出《幸福藏家吉祥路》报道。
光明日报、光明网刊发《顿久老人的“国旗情”》《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等稿件;经济日报刊发《“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雪域乡村气象新》等稿件;人民画报刊发《从“差巴”到小康——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60年沧桑》《走进西藏边境高寒县——错那》等稿件;解放军报刊发《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探寻驻军部队拥政爱民足迹》稿件;法制日报刊发《“再来西藏修铁路”——拉林铁路施工现场》稿件;中国妇女报刊发《她们把日子过成了“香巴拉”》稿件。
中新网、央广网、中国西藏网等国内重要网站刊发相关报道,全面、生动地展示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我市取得的历史性巨变。
此外,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围绕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主题,就我市的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大量报道。特别是3月16日和21日,献礼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纪录片《克松人家》相继在西藏卫视(汉、藏语)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山南期间,中央媒体记者纷纷为山南经济社会发展点赞。
“进入克松村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索朗次仁一家人,他们家是做家具的,靠做家具一年也有十几万的收入,这改变了我对西藏的认识。”中国新闻社记者刘媛媛说。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记者巨云鹏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致富,从干净整洁的街道、大家愿意读书愿意有文化的思想,更是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人民画报社记者潘征说:“我特别关注西藏的特色扶贫产业,来了以后我觉得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杨景皓说:“这次跟当地老百姓深入的交流后,真正感受到大家非常高的幸福感,也亲眼看到了西藏的变化,在错那县勒乡和麻麻乡,不管是从当地老百姓的居住环境,还是公共设施的建设,我觉得都非常的现代化,非常的好。”
其中,许多记者是第一次来到山南来到西藏,通过这次采访,大家对山南对西藏有了更真切的了解。“来西藏后我发现这边的路特别好,房子也特别漂亮,感觉都特别现代。”法制日报总编室编辑符香凝说。
人民画报社记者潘征说:“以前自认为西藏非常落后,通过实地采访后发现西藏的生活水平很高,大家的生活状态也比我们想象的更积极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