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通过扎囊县“务工联队”牵线,一直四处打工的朗追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扎囊县的江平草莓园中打工。
每天早上八九点钟,朗追就准时出现在草莓园中,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侍弄自己种下的草莓——浇水、通风、修剪……和朗追一起工作的,还有近五十个工人,他们在五十多亩的草莓园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朗追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3口人,上了年纪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来草莓园之前,全家唯一的收入是朗追在附近的工地上打零工所赚取的劳务费。
“哪里有活儿就去哪里,收入很不稳定。”朗追告诉记者。
4月到10月是西藏草莓的培育与生长成熟期,朗追每月在草莓园务工的收入有4500元,在草莓园工作5个月,朗追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两万,家里摘掉了“贫困帽子”。
在扎囊县,像朗追这样依靠“务工联队”脱贫的贫困户不在少数。
“务工联队,是由扎囊县政府牵头成立的、主要由贫困户组成的务工队。”扎囊县副县长鲁绪超告诉记者,由于扎囊县人口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近年来大型企业相继进驻,劳动力需求量大,经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扎囊县以村为单位,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其他村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联队,每队三五十人,由村干部担任队长。
“当企业需要工人时,就可以跟扶贫办或者直接跟务工联队队长联系,告知工期、待遇等问题,由队长负责联络。”
鲁绪超介绍,“务工联队”有三本账,务工联队的村居有一套群众务工增收的统计台账,每个项目点有发放给群众务工工资的支出台账,每个家庭有务工增收的增收台账,做到有据可查,明白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四月份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扎囊县共建立乡镇联队5个,村居分队25个,务工人员达到16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5人,人均增收3060元。
在草莓园工作的白玛德吉也是务工联队的一员。最令她高兴的是,除了带来现金收入的同时,她还学到了草莓种植技术。
“我们通过提供就业平台,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就业和培训,使参与联队务工的群众学到一技之长;力争有就业劳动能力的家庭必须有一人长期务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鲁绪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