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 山南网首页 |
2019年2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卡珠村里的“辣椒”书记
——记措美县哲古镇卡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措吉拉珍
记者 李红 母鑫沦 见习记者 次珍
 

一月,天寒地冻。

措美县哲古镇卡珠村村委会内,驻村工作轮换大会结束了,但村民却久久没有离开。

大家将党支部第一书记措吉拉珍团团围住,72岁的央吉老阿妈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抓着她,深陷的眼窝中盈满了泪水:“书记,您别走啊!再陪我们一年好吗?您可是我们的好带头人呐!”

央吉口中这个“好带头人”是个80后,2005年大学毕业后13年来一直扎根在基层,历任措美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乃西乡科员、哲古镇人大专职主席、县民政局副局长,2015年底,她主动申请到卡珠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她身材瘦长、面庞泛红,一口女中音,干练而稳重。

3年来,她扑下身子、沉到村里,动真碰硬、一心为民,推动了全村的发展,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被群众称为“辣椒”书记。

大刀阔斧破陋习

卡珠村,是哲古镇最边远的一个小山村,距措美县城86公里,平均海拔4618米。

初到卡珠村上任,村里的情况就让措吉拉珍记忆深刻。

第一次村民大会,村“两委”班子等了一个小时,村民还是稀稀拉拉没到齐。

面对这样的情况,措吉拉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当晚,措吉拉珍召集村干部了解情况,研究解决村民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通过商讨,大家决定以后村民大会迟到十分钟以上的一律罚款10元,缺席者罚款30元,村“两委”要带头做表率,罚款数额为20元和50元。

再次召开村民大会,措吉拉珍宣布这一决定,准备征求大家的意见时,引发了村民们的非议,更有人在底下质问:“今天,副主任次仁旺堆迟到了,罚不罚?”

措吉拉珍听后冷静地说:“次仁旺堆家里有事,迟到确实情有可原,但事先没请假,罚款还得交!”

于是,次仁旺堆和其他几个迟到的村民当众上交了罚款。

妇女主任德吉曲珍说:“自从措吉拉珍来了以后,村两委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了,干事积极性也高了。”

村民说,在村里,措吉拉珍的火辣劲随时都会“爆发”。

看到村民乱倒垃圾、卫生习惯差,措吉拉珍一方面积极向上级环保部门申请资金购置垃圾中转箱、垃圾转运车,为每户村民发放垃圾箱,另一方面采用联户长包干负责、“两委”班子入户检查教育的方式着力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针对私搭乱建“钉子户”,措吉拉珍杀伐决断,从群众妮妮家“拉开口子”,将她家建在人行道上的厕所予以拆除。

紧接着,其他4户也拆除了违规建筑。

“书记答应大家的事就一定会做到,提出的要求也一定会落实,我对她特别服气。”妮妮说。

措吉拉珍改变的远不止此。

2016年5月,发现村里很多夫妻没有结婚证。有民政工作经验的措吉拉珍知道,这会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留下隐患。

于是,她积极同县民政局协调,为村里1960后出生所有未领结婚证的55对夫妻办理了结婚证,并办了简朴的集体婚礼。

村里妇女们纷纷表示,自己没文化,也不清楚没有结婚证的影响,很多问题都是书记帮大家考虑好、办好,大家都很感激她。

……

如今的卡珠村,村道整洁,院落明净,民风淳朴,“两委”班子认真履职,村民们精神抖擞,卡珠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说:“书记来了后村里真是大变样了!”

轰轰烈烈搞发展

村集体经济从6000元到1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5000余元增加到8000余元……

数字见证了变化,反映了成绩,更是印证了措吉拉珍轰轰烈烈干实事的作风。

卡珠村是牧区,牛羊就是群众的命根子,也是群众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一直以来全村劳动力都被困在了放牧上,她觉得,必须把村民从单一的放牧中解放出来,实行多种经营。在她的强力推动下,最终实施了以村小组为单位,定人养畜的制度。

“按照每家每户牲畜的数量,决定放牧天数。”村主任次仁顿珠介绍说。

这样一来,放牧人数由以前的200多人减少到了现在的96人,每户平均放牧天数也降到了30天。

“实行轮流放牧后,我和儿子在空闲时间到拉萨打零工,能赚不少钱。”村民扎西高兴地说。

有活干,才有钱赚。

措吉拉珍一面积极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多方奔走、积极协调帮助村里开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在她的鼓励帮助下,13户村民主动申请贷款购买了卡车跑运输。村里成功开办了7家合作社,经营业务涉及藏鸡养殖、养牛、饲料加工、缝纫、畜产品加工等诸多方面。

为带动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增收,措吉拉珍特别邀请养鸡专家、养牛专家、厨艺师、手工艺师等对村里的179人进行技能培训。如今,75名贫困户在合作社找到了工作,除了每月1000至2000元的工资,每人每年还能拿到500到800元分红。

经过培训,30多名青年拿到了汽车驾驶、挖掘机操作、装载机操作等证件,2名村民在村里开了茶馆,越来越多的人在措吉拉珍的鼓励下外出务工,全村227个劳力共输出劳务530余人次,人均创收4232元。

“村里很多人学到了技术,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追赶,勤劳致富的积极性都特别高。”卡珠村老支部书记达娃扎桑说。

村民腰包鼓了,但贫困村要想彻底摘下落后的帽子,集体经济增长是根本。

于是,措吉拉珍又再次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为村里购置了一台挖掘机和一台装载机出租增加收入。

了解到村里四个放牧点都没有道路,措吉拉珍又急了。

她四处奔走争取到了1100万元的放牧区道路建设项目。目前,22公里的放牧路已修通了5公里,预计年底将全面贯通。

措吉拉珍还积极争取到了总投资150万元的水塘、水渠、防洪坝等13个项目,完善了卡珠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遗余力帮村民

在卡珠村,措吉拉珍是人人称道的“女汉子”,也是群众们最能依靠的人。

“2017年8月,暴雨冲坏了村里的饮水管道,措吉拉珍二话不说,带领干部群众背上发电机和抢修工具,冒雨步行15公里山路抢修管道,一个女同志真是不容易。”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次仁顿珠回忆道。

2018年12月18日,持续了两天的大雪困住了放牧人员和羊群,措吉拉珍第一时间背上救援物资和壮劳力一起徒步22公里上山救助。

当天赶回村里已是晚上八点,大家拖着疲惫沉沉睡去。第二天,驻村工作队员德吉央宗才发现措吉拉珍的脸被冻脱了一层皮。

“村里谁家有个小灾小病的,措吉拉珍都会及时带着‘两委’班子一起去帮忙。她敢说敢做,但从不搞‘一言堂’,我很佩服她,村里人也都很信赖她。”达瓦扎桑十分感慨。

说起措吉拉珍,村民索朗次仁心里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激:“书记对我们家特别照顾,我们一家能有这样的好日子,书记是帮了大忙的。”

过去,索朗次仁家因为人口多一直没被列为贫困户。措吉拉珍发现他们一家虽有6口人,但3人患有残疾,3个孩子在上学,家里条件比较困难,于是便和村“两委”商量把索朗次仁一家纳入了贫困户行列。

没多久,索朗次仁家两个孩子考上了内地班,她又主动帮孩子购买火车票,复印户口本等入学材料。

村民央吉老人家的牛染了病,几天内13头小牛犊全死了,正当一家人绝望时,是措吉拉珍主动到农牧局帮她申请到了1万多元的补助。

组织党员帮助孤寡老人、患病村民收割饲草,帮助脑溢血的村民西洛申请到8000元的临时救助,帮助患胃癌的次仁多吉报销医药费……一桩桩一件件,措吉拉珍早就没了印象,但村民们都记在了心里。

“3年来,书记每天都在为我们的事情奔走,她就是全村人的依靠。”村民拉巴说。

2019年1月5日,措吉拉珍结束了3年的第一支部书记工作,临走时,村民们自发地到村委会与她道别。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声声恳切地“书记别走”,一双双久久不愿松开的手,一向坚强的措吉拉珍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8 邮发代号:67—21
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28933 邮政编码:856000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山南网(www.xzsnw.com): 备案号:藏ICP备 14000057号-1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国际国内
温暖幸福一家人
全市各级人民调解指导中心设立民营企业纠纷调解绿色通道
市委宣传部召开妇女工作座谈会
我市安排部署卫生健康工作
团市委调研组在曲松县调研
卡珠村里的“辣椒”书记
市妇联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
开展餐饮服务单位整治活动
开展“五下乡”活动
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召开乡村好青年新春分享会
冬日暖阳送温暖 扶贫帮困见真情
我市召开雅砻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调整最终方案汇报会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立法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