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扎西加措,琼结县加麻乡金珠村人,是琼结县加麻乡党委委员、金珠村党支部书记兼第一书记。
金珠村是我长大的地方,也是我工作10多年的地方。大家都说,现在的生活真像蜜一样甜,这全都是党的恩情,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小时候,我住在石板房里,夏不挡风雨、冬不抵严寒。家里养牛养羊,人畜混居。雨天污水四溢,晴天苍蝇四处乱飞。院子里遍地都是鸡粪羊粪,做饭、取暖靠劈柴火、烧牛粪,生火的时候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穿着也不讲究,一年四季都是穿一样。吃水要从河里背,来回一趟就得一个多小时。夏天河水混浊,很难找到干净的水;冬天河水结冰,用水更是困难。
小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早上起床,一般都是摸黑干活,大家都练就了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捻毛线的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农牧区的道路、通讯十分落后。1988年,我哥哥其米郎追考到河北内地西藏班,4年里没有回过一次家,联系方式只有写信,一封信要1个多月才能送到,有时候甚至是两个多月才能到。从我们村去泽当,需要两天时间,到县城的路也不好,拉着毛驴运化肥,早上5点出发去县里,要到晚上11点才能回来。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的好政策下,金珠村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5年,实施了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我们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放心水。
2005年,我被村民选举当上了金珠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那时候,召开村民大会,村子分散,专人通知各小组,要2小时才能到齐开会。2006年,实施了农牧民安居工程,实现了人畜分开,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实施国家农网改造工程,金珠村用上了稳定的电。
如今,就拿我家来说吧,住进了楼房,有卧室、客厅、厨房,自来水直接进厨房,还建起了阳光棚,院子里种了花草。家里大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电饭锅、手机样样俱全。
现在,村民们还用上了液化汽、沼气、电和太阳能,用小温室种蔬菜。农村电费低,村民们把各种家电都用上了,也更喜欢用电来做饭、洗衣服。
加麻乡通往各小组的水泥路实现了全覆盖,每天有班车往返村里到市里。村里有两名村医,小病不用出村就可以治疗,国家还有大病医疗救助政策。
现在,金珠村重视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市里有资助农牧民子女上大学生政策,村集体经济对考上大学的学生也有8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奖励,鼓励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成就梦想。村里没有一个辍学的孩子,在校大学生有23名,高校毕业生有30多名。
我的女儿达娃央宗现在在浙江上内地西藏班,我们经常通过视频联系,她需要什么东西,也是直接网购寄到学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覆盖, 金珠村通了4G网络,用上了wifi,村干部建了微信工作群,宣传、通知、公示等第一时间在群里公布,办事效率更高了。召集开村民大会,更是迅速,到微信群里发通知,10多分钟就全到齐了。
村民越来越富裕,网购成为金珠村一种新时髦、新时尚。邮政快递包裹送到村委会,其他快递也能送到县城,一个电话,10多分钟就能去取。
……
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里,金珠村的变化,只是改革开放后,农牧民生活变迁的一个小缩影。未来,我们的国家还将更富强,农牧民群众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