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彦
从山南市隆子县扎日乡曲松村到玉麦乡的距离并不远,两地中间仅隔着日拉山;从曲松村至玉麦乡的公路也不算很长,只有33公里的路程。
可是,要翻越海拔5000余米的日拉山谈何容易,就算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徒步都需要七八个小时;即使动力强劲的越野车,也要在泥泞曲折的山路中行进3个多小时……
路况从最初没有路,到骡马驿道,再到砂石公路,路途从几天到半天,再到几小时,通往玉麦乡的交通状况越来越好。
几十年来,扎根在祖国边陲的玉麦人,切身见证了这一变化过程。
今年65岁的次仁措姆,原是隆子县扎日乡人。1996年,次仁措姆和丈夫举家迁往玉麦乡。来到玉麦后,丈夫为了购买生活物资,偶尔会带着马匹翻山去县里,次仁措姆却因为腿脚不好,在玉麦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2001年9月,通往山外的公路修通了,次仁措姆眯着眼睛望着山外,心潮澎湃。
路虽通了,但仍有不少实际困难。
“之前的老路,路况很差,且只能通行小型汽车,每遇大雪封山,乡里的干部群众出行只能依靠徒步,等翻过日拉山走到曲松村,早已精疲力尽。” 玉麦乡副乡长尚林桂告诉记者,为有效改善群众“出行难、出行险”问题,从2017年5月20日起,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开始实施曲松村至玉麦乡公路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曲玉公路将变成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车程有望缩短近2个小时。
(下转第三版G)(上接第一版G)
说到这里,尚林桂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今年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刚过,大学开学的时间也日益临近。2月26日,已经连续下了一个月的雪停了,久违的阳光倾洒在玉麦的每一寸土地上。
乡里的三个大学生,准备从乡里出发到大学报到。可在出发前,从山上下来的村民告诉他们,山上又出现了几处雪崩,路断了,走不了。
得知这个消息,可急坏了学生和家长。次仁措姆的孙女扎西德吉,便是其中的一位大学生。
“孙女在兰州上大学,火车票都订好了,要是延误了行程,就要耽搁不少事情。”次仁措姆说,于是,她找到了乡政府。乡政府又联系到了曲玉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希望施工人员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曲玉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立即启动《保通应急预案》,协调项目两个标段的应急小组,对雪崩路段进行清理。“为保证安全,两个应急小组于27日凌晨6时进场,花了12个小时,将积雪清理干净,确保了三位大学生按时出山。”曲玉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刘伟回忆道。
“在项目部的帮助下,乡里通往外界的路几乎没有断过,我们也告别了大雪封山的历史。”尚桂林说,等路修好了,乡里还会增设客运站等基础设施。
群众出行安全大于天,在公路建设中,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从曲松村向玉麦乡行驶至12公里处开始,有一段延续约6公里的路段,为雪崩频发路段,到了雨季,充沛的降水不仅会毁坏路基,还会造成公路沿线地质不稳定处塌方……
“针对这一实际,在项目建设前期,我们对雪崩路段进行了改线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路基形成的实验,加快了防护工程的建设等。不仅如此,按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安排部署,我们还将设置长期的保通点等,竭尽所能保证玉麦乡道路畅通。”曲玉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元旦多吉说。
元旦多吉表示,自曲玉公路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神圣领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的监管,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项目完成后,玉麦乡群众将同全区各族群众一道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