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敏
遇到拉姆时,她正和母亲达瓦色珍在瑞丰泰农业博览园内劳作,母女俩和其他务工人员有说有笑,很是和谐。
从他们的谈话中,明显能感受到拉姆的泼辣与精明。
“不要看她年轻,她可是我们这里最精明的一个,找了个好老公,过上了好日子。”和拉姆一块儿务工的措姆说。
拉姆是扎囊县桑耶镇桑耶社区5组居民。沐浴着党的好政策,近年来,现代生态农业在桑耶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瑞丰泰农业博览园就是很好的例子。
外地企业进驻,不仅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还开阔了当地群众的眼界,使当地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拉姆告诉记者,在博览园上班一天有150元的收入,不离乡不离土,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乡亲们很高兴。
通过与区外群众的交流交往,拉姆不仅学会了现代栽培技术,还收获了爱情。用她的话来说是“相逢就是缘,该来的终会来的。”
拉姆的爱人叫刘学才,四川邛崃人,2009年进藏,2014年与拉姆结识后,共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听和拉姆一起务工的群众说,他们夫妻俩很能干,种了4亩温室大棚,是社区的致富能人。
听群众这么一说,记者不禁想去看看。
“走嘛,看看有什么嘛。”见爱人刘学才有些不情愿,拉姆有些“生气”地说。
拉姆告诉记者,温室大棚是去年搭建起来的,总投资3万元左右。“去年没出什么菜,今年仅南瓜、上海青、小白菜就卖了三四千元。”拉姆指着不远处的大棚告诉记者,那边种的是西瓜,要不了多久就可以上市了。
拉姆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爱人刘学才的功劳。“过去,他经常去帮他们老乡种温室大棚。我想帮人不是什么长远之计,咱们自己有地,何不在自家的地上搞温室大棚种植。”拉姆说:“不要看他话不多,可做起事来特别有心,心很细,想得也长远。”
“有时看他在温室里累得汗流浃背的,还怪心疼的。”拉姆告诉记者,种温室大棚技术上的事,都是爱人刘学才一个人在操持。
“现在,我们想的是只要把大棚种好,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的。到时,如果他愿意,我们把他的父母也接过来,大家一块儿过。不行,我和他回四川也行,在哪儿都是过,只要日子过好就行。”说着,拉姆钻进大棚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