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明
“能人回归助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这是贴在曲松县曲松镇琼嘎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门口的一幅巨大标语。在能人洛桑金巴和普巴兄弟的带动下,该合作社帮助10户31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近年来,曲松县坚持“党建富民”工作思路,全面建强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员致富带头人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发挥,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今年6月底,曲松县顺利通过国家扶贫办第三方考核评估。
能人回归带脱贫
在曲松县,说起洛桑金巴和普巴兄弟,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3年,洛桑金巴辞去雍布拉康藏药厂稳定的销售工作,回乡创业。2014年合作社的藏药材种植成功,产品销量很好,他的种植事业不断发展。洛桑金巴不满足于个人富裕,和弟弟普巴走村入户动员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
2017年,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拥有5名党员的琼嘎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普巴还被评为了全市“优秀青年党员致富带头人”。
如今,曲松镇琼嘎村、下洛村、东嘎村共190户665人加入合作社,户均增收5000余元。合作社带动10户3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17.5万元,户均增收17506万元,人均增收5647.1元,帮助他们顺利脱贫。
近年来,曲松县探索实施“能人回归”工程,明确了相关优惠政策,有效促进13名能人回乡创业,累计带动贫困群众290人。全力推进“能人回归”工程,坚持“产业富民”思路,加大能人回归资金扶持、项目支援、用地需求、厂房配置、专业指导等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一乡一品”产业发展资金,建立了能人回乡创业“孵化器”,4年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23家、一定规模专业合作社组织7家,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78人、人均年创收3000元,注册商标3家。
培养能人抓脱贫
曲松县坚持在党内、党外选育致富人才,加大培养、使用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致富能人带头作用,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把回乡的高中和大中专学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的返乡青年、村组干部中的29名优秀人才,培养入党,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添了新鲜血液。
利用“产业+基地+人才”的方式,依靠5家初具规模的县域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3期,参训农牧民党员200余人;投入70余万元对340余名农牧民开展技能培训(其中贫困人口106人),做到了每名农牧民党员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
此外,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农牧民党员和致富能人,将普布等12名优秀致富能人发展入党,部分还进入班子后备队伍,进一步增强了一般党员和致富能人的工作积极性。
综合施策促脱贫
加大对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力度,综合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曲松县把12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了党员,把23名党员培养成了致富带头人,村“两委”班子中有2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实现了良性互动发展。
曲松县还组织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以身说教100余场次,引导贫困户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全县20余人前往拉萨、那曲等地实现了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真正做到了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目标。同时,积极组织致富带头人赴拉萨、贡嘎、泽当等地学习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先进经验。
为进一步夯实和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近年来,曲松县累计投入3763万元用于实施18个标准化村(居)委会建设,即将实现标准化村委会全覆盖。
强化激励保脱贫
树立典型党员致富带头人,加大激励保障和感情留人,曲松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效保障了党员致富带头人持续发力。
提升优秀人才的荣誉感。按照有关政策,将4名优秀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转任为国家公务员。将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为自治区、市、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确保政治上有荣誉、政策上有优惠、工作上有进步、生活上有保障。东嘎村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格列群培,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村委会主任”、自治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全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增加工资收入。制定实施了村干部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每年安排15万元资金对村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有效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2016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加大对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表彰力度;2017年,对在脱贫攻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进行了表彰,近年来,发放各类表彰奖励资金达10万余元。
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各重大节日期间,县委、政府和县直行业部门加大慰问关爱力度,让党员致富带头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如今,在“党建富民”政策的引导下,曲松县脱贫攻坚氛围日渐浓厚,脱贫效果日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