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母鑫沦) 2016年以来,我市立足全市中心工作,紧紧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健全普法机制、创新工作方式、落实工作措施,有序推进了全市“七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实施,取得了明显实效。
紧盯体系建设抓普法,强化保障促推进。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及时启动“七五”普法,在全区率先召开山南市“六五”普法工作总结表彰暨“七五”普法推进会,十二县(区)也相应完成了“七五”普法的启动部署和机构成立工作;强化经费保障机制,2018年起按人均1.5元的标准落实了普法专项经费,各县(区)、各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能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据统计,近三年来市级普法专项经费拨付量达126万元。
瞄准重点对象抓普法,筑牢根基促实效。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成效更加巩固,把学习宪法法律列入各级党委(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并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按要求完成年度规定的学法内容和学习课时;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为重点,措施更加有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禁毒知识宣传活动18次,受教育人数达5万余人(次),把法制宣传教育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教育结合起来,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以寺庙僧尼法治教育为重点,落实更加到位,对全市663名驻寺干部及1643名在编宗教教职人员开展了法律知识考试。
紧扣主题教育抓普法,确保普法全覆盖。紧扣“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我做起活动,举办各类专题普法宣讲384场,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品118680份,受教育人数达135551人(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掀起了学习《宪法修正案》的舆论热潮;紧扣宣传节点,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利用国家宪法日、世界环境日、禁毒日等节点阶段,深入开展经常性、服务型的基础普法活动;紧扣法治创建活动开展普法教育活动,2016年以来,全市共建有法治长廊18个,设立法治广场(公园)7处,树立大型户外普法广告牌37个,法治宣传橱窗575块,设有法律图书角522处。
严格目标考核抓普法,目标定位责任明。细化考核标准,制定印发相关评分标准,确保考评内容全面系统;细化重点工作,推动全市普法考核“硬指标”全面落实,全面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纵深发展;细化经验总结,共开展各类督导检查5次,总结普法工作的新思路、新问题,为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亮点抓普法,精准普法促创新。积极打造法治廉政文化,编印党章及党内法规藏汉双语学习书籍3600余册,(下转第三版C)(上接第一版C)组织全市9271人参加“指尖上的廉政教育”考试;全力助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立标准化“纳税人学校”、市级“廉政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山南市法治文化广场,推出“七五”普法手机报普法平台;主动搭建“普法讲堂”活动平台,截至目前,成功举办普法宣讲5场(次),接受教育人员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