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 山南网首页 |
2018年8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谷绿了 群众富了
——隆子县林草间作促增收小记
本报记者 柯建华 母鑫沦
 

隆子河谷,6多万亩、40多公里的沙棘林绵延蜿蜒。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隆子县干部群众为了战胜风沙,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种树,一代代人种下的沙棘树,终于成为现在的绿色长城,守护着这一方群众。

随便走进一处沙棘林,林间绿草如茵。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草并不是自然生长的野草,而是人工种植的饲草。

“隆子镇南城区巩固退耕还林共2000亩,国家投资60万元,我们拿出40%的资金给农户购买美国兰草、紫花苜宿等草种,以群众投劳的方式进行林间种草,确保沙棘树有序生长。”隆子县林业局主任科员德吉曲珍介绍说。

多年来,隆子县利用沙棘林,实施林草间作,一方面有效遏制沙棘树杂乱生长,一方面解决了群众牲畜的饲草料供给,同时,通过卖饲草,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一举多得。

德吉曲珍介绍说:“隆子河谷地下水位高,又是沙滩盐碱地,种植农作物不仅颗粒不饱满,产量效益上不去。就算是现在,群众种青稞,平均亩产也就三、四百斤,除开人工、肥料、农药等费用,基本上剩不下什么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隆子县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决定进行退耕还林。2002年,全县10599.1亩土地实行了退耕还林,涉及37个行政村、2435户群众,按照标准,政府前8年给予退耕户每年每亩补助230元,后8年每年每亩125元。

色吉雪上村村支书格桑平措,家里养着2头改良牛,(下转第二版E)(上接第一版E) 去年,他家的饲草除了供自家的牛吃外,还卖了4000元,没卖完的草还堆了一屋子。

他告诉记者:“每年的7月份和10月份,村民们能收割两次饲草,每亩能收500多斤,养牛养羊所需的草料不成问题。”

色吉雪上村村外的沙棘林里,片片美国兰草如绿毯般铺展在绿荫下。

“现在,群众都想种草,种草效益好。” 色吉雪上村村民次来尼达说。

可是,最初县农林部门动员群众种草时,很多群众都不愿意,害怕没有保障。

次来尼达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若种青稞,每亩也就300到400斤的产量,在市场上卖1.8元一斤,除去人工和各种开支,最后连口粮都成问题。如今种了草,不用管理不用每年耕种,产量还很高,县农牧局每年11月都会收购干草,每斤价格1.5元,我家7亩地,去年干草就卖了5500元,如今还剩了一屋子草没卖,种草更轻松、更划算。

沿着小道前往叶巴村,翠绿的青草慢慢变成了紫色的花海,这是林草间作的另外一种饲草——紫花苜蓿。

紫花苜宿晒干后叶片容易脱落,且味苦、微涩,并不十分受牛羊喜爱,但因其根茎发达、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每年能收割3次,所以也有不少农户选择种植。

在叶巴村村口的篮球场上,村民多布杰正在其他村民的帮助下将晒干的紫花苜蓿捆扎运回家。

他说:“我家有3.5亩地种了草,除了4头牛的饲料,去年还一次性卖了2500斤干草,如今家中还剩不少,种草不费事,挺好的。”

“几年来,群众们体会到了种草的好处,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纷纷主动要求退耕还林种草。” 叶巴村村长次仁巴桑说。

林间种草,不仅让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解决了牲畜的“口粮”,也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在县农牧局,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扎西罗布介绍说:“隆子是高寒县,易发生雪灾,所以每年本级财政都会划出50万元的资金用于农牧业防灾抗灾饲草储备,我们每年都会向群众收购30多万吨饲草,下一步,隆子县即将建设的奶牛养殖基地,还将消耗大量的饲草。”

随着饲草销路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种草群众将从这种方式中获得更多的效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8 邮发代号:67—21
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28933 邮政编码:856000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山南网(www.xzsnw.com): 备案号:藏ICP备 14000057号-1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国际国内
颗粒归仓
河谷绿了 群众富了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2次主任会议
华新水泥日产3000吨生产线点火仪式举行
我市部署雅砻文化节安保工作
我市着力推进审批服务“一次办到底”改革
我市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尽心尽责,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