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 山南网首页 |
2018年5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民”
——乃东区开展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帮扶活动小记
 

初夏的雅砻,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中午时分,李蔚、次仁玉珍、达瓦次仁在“自家”农田里锄草。

李蔚和次仁玉珍是乃东区泽当镇派出的第一批进村入户开展帮扶的6组干部职工中的一组,而达瓦次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乃东居委会10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人。

开展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服务落实到乡村的活动,是乃东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创新举措。

懂农业

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就必须懂农业。

在地里,李蔚、次仁玉珍和达瓦次仁一边锄地一边聊天。达瓦次仁给李蔚和次仁玉珍讲解锄草的技巧,李蔚和次仁玉珍了解达瓦次仁家的收成,给他宣传各项惠民政策……

对于一直在城镇长大的李蔚和次仁玉珍来说,接触农业,这是真正的第一次,以前也会经常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的信息,但像这样拿着锄头在烈日下劳作,在劳作中了解什么时节种植什么、什么土壤该种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驱虫除草、如何保证收成……“除了体会到村民们的辛苦,更多的是涨知识。”次仁玉珍说:“真正实践过,以后工作中就会有更多的经验针对这方面。”

李蔚和次仁玉珍跟着达瓦次仁已经做了两天农活,因为不熟悉,手上被锄草工具打满了水泡,从开始的半天只能锄一小块,到现在越来越熟练,这是一个过程。李蔚和次仁玉珍是乃东区泽当镇派出的第一批进村入户开展帮扶的干部职工,这一次共派出了12名,两人一组,走进村民家中体验、实践三天,接着还会有更多的干部职工走进村居,今年下半年,每人至少有15次以上的实践。

就是这样,走进地里,拿起锄头、拿起镰刀,真正的去了解农业、体会农作,不能只从书面文字去解读,实践才是根本。“真的走进地里,才发现我们知道的太少,很多东西都是要亲身体验才知道。”李蔚和次仁玉珍说。

爱农村

爱农村,是根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今天,我们去村口,听到车鸣声,还很不习惯。”次仁玉珍说:“村里面很安静,平时听到最多的就是鸟叫,这里让人心神宁静。”

真正地走进乡村,才能看到更多,村居如何建设、环境如何整治、村民如何团结、文化如何引导……只有经常往村里跑,才能知道这些问题如何根据实际解决。尽管困难重重,但乡村的那一份宁静祥和,能够让大家定下心神。只有有一颗热爱农村的心,才能有“先农民之忧而忧,后农民之乐而乐”, 敢闯敢干,从而抛开农村苦、农村累等消极落后的思想。

正如达瓦巴桑给次仁玉珍说的,现在生活真的很好,农村也不像以前的农村,现在自己已经不能下地劳动了,但是还有“工资”(社保)拿,这些都让我感到幸福。“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觉得我们要更加努力才行。”次仁玉珍说,将农村的建设、发展作为自身使命和责任,主动融入农村、上到一线,带头想办法、找路子,探索发展新产业,带动共同致富,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才能真正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次仁玉珍和李蔚只是泽当镇“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进村入户开展帮扶的一个小组,接着泽当镇还会继续组织干部职工走进乡村,切实的体会、体验,感受乡村生活、发现乡村建设问题。

不久之后,这会是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他们走乡串镇,在交流实践中,将美丽乡村建设起来,这是泽当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乃东区的第一步。

爱农民

爱农民,到村民家里去,走进他们的生活。

以前各村居会经常派人到村民家里慰问、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但是这一次,所有不同。泽当镇作为乃东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路者,这一次要求干部职工不仅要进村,还要入户,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作。

李蔚和次仁玉珍入户的达瓦次仁家,有四口人,两个还孩子在外地上学,加上年迈的老母亲,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男主人达瓦次仁身上。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几亩地和喂养的几头牛,孩子的教育费用是家里最大的压力。

居委会工作人员定期会来村里向村民宣传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但是相对官方的宣传,少部分村民难以理解,导致错过一些优惠政策。“像达瓦次仁家,两个小孩在上学,可以享受一些教育补贴,但是因为达瓦次仁不太识字,就错过了。”次仁玉珍说,这一次泽当镇将最贴近村民生活、实在的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分成藏汉语版本,并让入户的干部职工带进村民家,根据情况通过聊天的方式为村民解读,并将重点勾画出来,这样达瓦次仁也知道自己享受了哪些政策、还可以申请哪些优惠,这对他们来说,是更实在的帮助。

每一组入住到村民家的干部职工几乎都会买上生活用品等东西送给村民,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来村民家了解情况,了解农民生活,但不能给村民们造成麻烦,临走之时还需要给村民相应的生活费,这是原则也是基本。

短短几天,李蔚和次仁玉珍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达瓦次仁母亲达瓦巴桑喜欢喝甜茶吃藏面,她们就去村里的藏餐馆给她买回来;没有网络,就等着时间点一起看新闻联播,为年岁已高的达瓦巴桑讲解新闻内容;达瓦巴桑怕她们吃不惯传统的糌粑粉,就为她们煮鸡蛋;怕她们睡不习惯,半夜还会为她们盖被子……

“来的这几天,点点滴滴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善良和淳朴。”次仁玉珍说。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多一些对农民的理解、包容和爱护,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南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8 邮发代号:67—21
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湖南路19号 联系电话:0893-7828933 邮政编码:856000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山南网(www.xzsnw.com): 备案号:藏ICP备 14000057号-1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娱乐时尚
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民”
我市再部署再推进交通运输项目建设
我市召开工业园区规划审查专题会议
安徽省湖南省第六批短期援藏人才抵达山南
我市统筹推进“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市部署推进广告牌匾专项整治工作
残疾人缝纫培训班开班
《乡村大世界——走进西藏琼结》播出后反响强烈
我市开展青少年气象科普活动
我市召开国资监管企业专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