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的雅砻大地,春风拂面,阳光送暖。
市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获得了自治区级的2018年五一劳动奖状。
作为山南市唯一一个“上榜”此奖项的单位,究竟是何来历?
市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9年,是老牌国有企业,也是我市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
目前,公司在职职工17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公司”。
公司经营业务广,主要经营工用、民用房屋建筑、水利水电、道路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总承包、古建筑维修保护、建筑建材产品生产加工等。
2017年,全公司资产总额达4.2亿元,净资产1.4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企业国有资产持续保值增值。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这个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在新时期正展现出新的活力。
安全先行 勇担国企义务
“先进企业”“模范集体”“突出贡献奖”“综合考评优
秀企业家”……一进公司办公楼,可以看到大厅墙壁上满满当当的都是奖状,这是属于建工集团最独特最醒目的“装饰”。
去年,他们还拿下了“市级五一劳动奖状”的称号。
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多的奖项?
“化险为‘零’,聚善为‘整’。”建工集团总经理加措说。
“零”是零隐患、零容忍、零风险。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建工集团一直严把安全关,坚守安全底线对隐患零容忍。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通过全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始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讲安全、抓质量”,以“双零”为目标要求,坚持安全生产岗前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教育。
此外,还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不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质量、进度等检查。
细微之处见成效
“一直以来,我们公司没有发生过人身伤亡事故或设备质量方面的事故,实现了五年无安全事故,连续四年被评为山南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员工次仁骄傲地说道。
迎难而上,勇于承担国企责任。
2017年,建工集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组织施工队伍,为异地搬迁项目贡献国有企业应尽的义务。
面对着任务重、造价低、工期短等诸多现实问题,建工没有退缩,反而一往直前、勇担重任,圆满完成了任务,帮助桑日县101户、加查县228户顺利完成搬迁。
善字当道 扛起社会使命
过几天就要去自治区拿奖了,加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激动又感慨,这一路走来着实不易,却又充满感激。
200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了山南市建筑五公司,因为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加上勤勤恳恳工作,他赢得了公司干部职工的极大赞誉,连续被评为优秀工作者称号。
16年来,他兢兢业业、勇挑重担,从施工员到副总经理,从副经理再到党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年仅38岁就成为了建工集团的总经理。
功成之后不忘本,尽心尽力献爱心。
他没有因身份的转变而改变做人的原则,始终把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冷暖作为重要环节。2016年,他个人为市实验学校38名孤儿学生捐赠衣物,折价人民币1.6万元。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虽然现在干出了点成绩,但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初心、不能忘了回报社会。”加措说道。
加措的善行善举,体现的是整个建工集团的精神信念。
一直以来,建工集团始终把关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
冷暖作为重要环节。
公司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一线工人给予补贴,职工每年工资以10%的速度增长,每年为退休职工发放三大节日慰问金共计601500元。
在三大节日来临之时,向老党员、困难党员、大学生、困难户、五保户等开展节日慰问,发放大米、面粉、砖茶清油等物品,同时向五保户、大学生发放慰问金。
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履行社会责任。
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中,无偿给村民购买了羊毛加工处理机、自动磨粉加工机,并修建了加工机厂房。
协助市双业办为农牧区民贫困户家庭,提供施工现场技能培训,帮助50人实现脱贫。
2017年,建工集团向四个村贫困户共728人,每人发放帮扶资金200元,共计145600元。解决农牧民富余劳动力1528人,全年发放农牧民民工工资4635万元。
“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是建工集团牢固树立的职业理念。
奇迹背后,是一个个可爱可亲的劳动者们。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勇于开拓、大胆实践,造就了不败的工匠传奇,传扬了闪耀的劳动精神。
展望未来、昂首阔步,建工集团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